《打造Home Studio》的目的是做做功课,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效果收益。知识层面属于科普性质。所以不差钱的主儿不必看了,跑到Hi-Fi店里啥贵买啥就是;专业音响师也不必看了,我的配置对你来说不但小儿科而且很无厘头,Hi-Fi不Hi-Fi,影院不影院;说是录音棚却俗得象个卡拉OK厅,说是歌厅又乱得象录音棚…… 好了,先侃侃麦克风吧。麦克风的历史啊、发明人啊等等抛书包的东西我们一概不谈,咱啥实用就说啥。 那我们就拿最实用的开侃:我们唱K最常遇到的问题,就是麦克风的“啸叫”。为什么麦克风靠近音箱就会产生刺耳的“啸叫”?原因是麦克风接受了音箱的声音,然后传给音箱放大,然后麦克风接收到音箱更大的声音,然后又传回给音箱放大……是一个恶性...
阅读全文
正文前分享我小时候我的一件囧事:住大楼的孩子,我最小。一天,几个稍大点的伙伴凑份子钱买了条甘蔗,在楼上正在商量如何分的时候,我上楼听到了,就凑上去说:我要蔗尾就可以了。他们听了后,一脸的愕然和无奈。后来我得到了中间那一段。。。真甜!大家猜猜为何这是我的囧事呢? 人声处理 EQ黄金定律 1. 如果声音浑浊,请衰减250hz附近的频段。 2.如果声音听起来有喇叭音,请衰减500hz附近的频段 3.当你试图让声音听起来更好,请考虑用衰减 4.当你试图让声音听起来与众不同,请考虑用提升 5.不要放大原先没有的声音 这里有一张表,它反映了一些倍频程点在听觉上造成的联想。 31hz 隆隆声,闷雷在...
阅读全文
我的后期,准则是歌声要融合到伴奏里,歌声得要从伴奏里流出,远近要一致。所以我是靠边听边来调整效果参数,也只能这样,因为我不懂如何预设参数。 做后期,我喜欢将干声多导入一轨(图1和图2):一轨用来加效果(诸如混响,回声等),该叫湿声吧;另一轨纯粹为干声。效果参数设定后,通过听与伴奏的融合度来调整两个音轨的大小,以达到想要的效果。 《断桥残雪》的伴奏,听起来效果很强,悠远的感觉,所以人声得做远和混响要大些。这里我叠加了两种混响:房间和完美,各种参数见图3和图4 为加强人声的渲染力,加大了10k到25k频段见图5和图6. 同时也加大了低音 望高手多多指教! ...
阅读全文
1